三毛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免费阅读推荐
三毛小说网
三毛小说网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推理小说 短篇文学 经典名著
小说排行榜 乡村小说 军事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历史小说 综合其它 灵异小说 官场小说 总裁小说 言情小说 耽美小说 同人小说
好看的小说 奶孙乱情 放纵小镇 娇凄出轨 母爱往事 悖伦孽恋 上门女婿 艳福不浅 家庭乱史 梅雨情结 邻家雪姨 完本小说 热门小说
三毛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作者:权延赤 书号:278  时间:2016/9/13  字数:19300 
上一章   ‮间之妻夫‬    下一章 ( → )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夫关系,无疑可以为人楷模。既是反封建的,又继承了民族的传统的优秀道德;既是反资产阶级腐朽化的,又焕发出解放的现代文明的新气息。

  对于恋爱与婚姻,周恩来像大多数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认识和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周恩来15岁进天津南开学校,19岁毕业,在一所教育比较进步,并且很有特色的学校里,度过了对一个人思想性格的形成有极为重要影响的时期。

  南开学校是今南开中学和大学的前身,于1940年在严氏学塾的基础上,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创办的私立学校,创办人严修在清朝做过翰林和学部侍郎,思想比较开明。

  校长张伯苓是从北洋水师学堂以第一名毕业,又到日本欧美考察过,办教育很认真。

  周恩来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并且成绩优异。“心算比一般同学笔算还快”并且在全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中,以《诚能动物论》获第一名。

  卷子上的姓名是密封的,所以完全以文论取,不会像现在的许多文学评奖,掺杂人际关系的因素。名次是由学校创办人严修亲自选定,当他揭开评为第一名卷子的密封时,看到了“周恩来”三个字。他深深喜爱这个学生,因为过去的两年中,周恩来代表南开学校参加天津市各中等学校的校际演说比赛,都夺取了第一名。

  严修十分器重周恩来的人品和才学,经过长期观察,慎重考虑,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恩来。并亲自托人向周恩来提亲。

  这是周恩来第一次正式面对了婚姻大事。以严修的名望和社会地位,能娶他的女儿为,无疑是令人羡慕,甚至是某些人所求之不得的。令人不解的是。周恩来却很有礼貌地辞却了这次提亲。

  对此,周恩来的同班同学张鸿浩曾有回忆。说周恩来在一次散步时,对张鸿浩谈了自己的想法:“我是个穷学生,刚入学时,学习和生活费用靠伯父支持,现在虽然靠成绩好,作了免费生,生活费用还要靠自己解决。以我这种情况,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一定会受严家支配。所以我辞却了这门亲事。”

  周恩来的想法对于一名有救国抱负而又自尊自强的热血青年来说,是很正常,不难理解的。

  那正是血、锐气、容易冲动,容易偏激的年龄。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随即投入五四运动的洪中。周思来参加组织了革命团体“觉悟社”进的青年学生们相约:

  不恋爱、不结婚,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斗争中去,避免结婚受拖累或给后人添麻烦。

  邓大姐对此曾回忆说:“他们那个团体有20多人宣布抱独身主义,周恩来也是其中之一,还为此发表过文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的不断趋于成,周恩来在赴欧勤工俭学期间,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因一时情而宣布的独身主义,自然而然地面临了恋爱与婚姻这件人生大事。

  旅欧初期,周恩来曾经有一位比较亲近的朋友,是个漂亮的姑娘。然而,好朋友未必适合作子。一旦作为婚姻来考虑,这,位漂亮的姑娘就不行了。因为她仅仅是同情革命,而周恩来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能经受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

  的伴侣。

  周恩来曾对他的侄女周秉德说:“这样,我就选择了你们的七妈(指邓颖超)。接着和她通起信来。我们是在通信中确定关系的。”

  周恩来与邓颖超认识、交往及后来通信,确定关系的基本情况,前面章节里写过。

  我这里主要想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他们婚后的夫关系。

  周恩来与邓颖超亲爱和睦,关系融洽,首先得益于他们彼此的选择。

  周恩来基本是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和人民的,极少属于个人,因而也更少属于子。

  从1940年我来到他身边,直到他住进305医院,到他逝世,他与邓颖超的夫生活很少。

  从邓颖超偶尔谈到的过去生活,可以知道在大革命时期,在红军战争时期乃至整个战争年代,夫生活更少,他们都是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婚前,周恩来与邓颖超5年没见面,尽管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

  婚后的生活,邓颖超曾对我们回忆说:那时周公很忙,一早要从广州天字码头乘船去黄埔军校,晚上进回广州,还要参加广东区委的会议,向干部讲课作报告。我有我的一摊工作,我担任广东区委委员,妇女部长。两个人都很忙,见面不多,说个话的机会都很少。婚后不过一周左右,发生了国民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一案,他就更忙了…这种职业革命家的“月”预示着今后漫长的夫生活都将是伴随着奋斗与牺牲的革命进行曲度过。从统一广东到北伐;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到冲出“四一二”“七一五”大屠杀的血雨腥风;从南昌起义到坚持白区斗争,到投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长征到西安事变,到抗战争…到转战陕北。他们夫聚少离多。并且聚时匆匆,离后悠悠,连泽东主席都两次大不忍地说:“可苦了恩来呀”“你(邓颖超)这个后勤部长没有当好,这么久,你连到前委来慰问(恩来)也没有啊…”那种聚少离多的动颠沛的生活我曾经历过,不难体会。就是不曾经历过的青年,也可以想见。因为就是建国后相对稳定的生活,他们也仍然在作出最大的牺牲与奉献。

  实在说,周恩来与我们工作人员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与邓颖超在一起的时间。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的最大乐趣都是为人民服务。这话讲起来似乎有点“讲大道理”“讲大道理”是“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被极端化以后才变了味道,令人反感了。如果你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呆几天,你一定不会说这是“讲大道理”你将感慨万千地明白,什么叫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的生活习惯前面章节都讲过,完全是围绕工作“见针”毫无规律可言,吃饭和睡眠时间极少,而邓大姐基本是正常作息时间。所以常常是邓大姐睡醒一觉,周恩来还在办公;邓大姐起洗漱,周恩来刚回卧室吃了安眠药睡觉。邓大姐吃午饭时,周恩来或早或晚刚吃早饭。除非请客,他们很少吃在一起,更少睡在一起。在我印象中,一周难得在一起吃几顿饭或睡在一起。

  由于总理时刻生活在工作人员的包围中,可以说,从两眼一睁到吃过安眠药入睡,身边总有秘书等人跟着递汇报条、请示,送审批文件。所以,总理和大姐就连说话的机会也是很少很少。

  他们有什么事要说,多数是在卫生间,利用周恩来洗漱的机会,邓颖超去跟周恩来谈点事,当然也有公事,主要还是谈点家庭里的事。所以,卫生间被我们称为“第一办公室”也曾被大姐苦笑着称为“成了我们的谈话间”我们也自觉,逢大姐来跟总理谈话时,尽量不跟大姐抢这几分钟的洗漱时间,除非有特别重大的事。

  有时大姐跟总理一道吃顿饭,很高兴,很开心,秘书们却为急事急件所迫,常常到餐桌旁去请示报告。邓大姐从没为此生气。我在总理身边几十年,只听大姐说过一句算不得牢的苦涩话。那是一次吃饭,由于不断有秘书来请示报告,总理不停地放下筷子又抓笔,甚至吃两口饭就得说七八句工作上的话。邓大姐开始还独个儿慢慢吃,趁秘书来去的空间抢说几句话。后来怕总理这顿饭吃不就不时间了,让总理在秘书来去的空间抓紧吃几口饭。再后来,见总理又批文件,又待工作,空往嘴里拨口饭,她心疼地皱起眉头,放下筷子,默默地望着总理,好久好久目光一瞬不瞬。

  终于,当总理把一个急件我时,抬眼看到了对面望着自己的子,感觉到那目光的异样,小声说:“小超,你怎么不吃了?别等我,菜要凉了的。”

  邓颖超脸上掠过一丝笑纹,那个笑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包含了多少感情多少心意啊。

  光是革命者,不会有这种笑,光是贤良母,也不会有这种笑.必须兼有革命者和贤良母这两条,才可能有这种笑。

  “你也快吃。”邓颖超柔和地催促,接着抬眼望住我,说出那句苦涩的话:“你们也给我们老俩口留个说话的时间呀。”

  我无限歉疚地望着邓大姐,张一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对不起总理和邓大姐。但我知道这种说法只反映我们的心情却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总理和大姐确实对得起,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用张佐良同志回忆时讲过的话说,叫作“一片赤诚可对天。”

  总理找到邓大姐做伴侣,是他一生的幸福,也是他远见卓识的一个证明。战争年代的颠沛漂泊、奋斗牺牲且不说,就是进城后,中南海所有的人,上至泽东下到一般服务人员,无不公认周恩来是“最忙的一个”我们嘴上不敢说,心里是常常拿江青与邓颖超相比的。这一比,不仅是比出泽东在生活上的不幸和周恩来的幸福,同时还比出了作子的难处:

  作革命家的子难,作革命领袖的子更难,作周总理的子才是难上加难啊!

  幸亏周总理早在旅欧初期,结了一位同情革命的“美丽的姑娘”时,远见卓识地作出判定和选择:“当我决定献身革命时我就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

  周恩来冷静思考的结果是,这位伴侣必须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能经受得了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于是,他明智地选定了邓颖超。

  江青也曾跟随泽东经历艰难险阻和惊涛骇,她与泽东的婚姻最终却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可见,光是能经大风大还不够,作为领袖的子,必须要具备优秀的品。比如江青和邓颖超,她们的品德和性格就有很大差异。

  邓颖超是个乐于奉献的人,她一切的奋斗都是为了“给予”;给予。给予人民。

  所以,她耐得了“女人的寂寞和委屈”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全身心地去为理想持搏,为人民服务。

  江青是个勇于索取的人,她一切的奋斗都要求得到报偿;她的奋斗精神确有超过常人之处,但奋斗后的索取,也必须加倍地超过常人。所以,她耐不得“女人的寂寞和委屈”不理解丈夫,经常跟丈夫大吵大闹,结果是越吵越闹感情越糟。

  邓颖超从来不追求名誉地位。四届人大时,泽东亲笔批准邓颖超担任人大副委员长,周恩来下这个批示,邓颖超不知道,知道后也支持丈夫这样做。

  江青太重名誉地位,中共八大没有当上代表,一会儿疑神疑鬼怀疑汪东兴搞名堂,一会儿又找丈夫闹,认为这是泽东剥夺了她应该有的代表资格。

  邓颖超不谋求权势,从不打总理招牌办事。她处处谨慎,避免给总理招来麻烦。

  江青权力太强,终于发展成野心。她挂在嘴头上的话是。“我代表主席看望你们来了…”搞得泽东不得不再三再四申明:“她是她,我是我,她不能代表我,她只能代表她自己。”

  邓颖超不借助周恩来的名望、职务,所以她有独立的自我,反而受人尊重。江青总想借助主席的威望,反而失去自我,结果应了主席所言:“积怨甚深”

  这里比较一个具体例子。江青常常是径直闯“宫”强要见主席,发表见解,干预政事。邓颖超从来无须周恩来声明“她是她,我是我”从不过问周恩来的公事。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周恩来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办公室,秘书和卫士可以随时进,邓颖超却自觉地不进。办公室有三把钥匙,周思来一把,机要秘书一把,值班卫士一把,邓颖超没有。

  几十年的时间,我眼前天天重复一个画面:当周恩来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后,邓颖超的身影就会越来越频繁地在门口出现,走过来,晃过去,最多不过贴在门处探头张望,却不进总理办公室一步。

  “恩来,该活动一下了。”邓大姐在门口最爱讲的就是这句话,每天讲一遍,不多打扰总理,能提醒他活动一次就足。

  有时也提醒:“恩来,该吃饭了。”如果周恩来仍然不停止办公,那就加重点语气,改称:“总理,该吃饭了!”

  这样称呼是为了表明,我不仅因为你是我丈夫才关心你该吃饭了,更因为我们是战友、同志,我必须站在全国人民的利益上来提醒你爱惜身体,按时吃饭。

  总理逝世后,一些同志找邓颖超了解总理生前的各种事迹经历,邓颖超说不上来,只能歉意地说:“他的工作我不了解,许多事秘书知道,我不知道,你们找秘书问去吧。”

  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后,第二天便订立了一项协议:两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或一个机关工作,但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共事。几十年来,他们都遵守了这个协议。

  年,有人找邓颖超了解周恩来生前做的一项工作,邓颖超说不出,她不了解。但她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员》。这是她所了解的周恩来——你不应该说的事,不要说;你不应该问的事,不要问;你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越是的负责干部,越是担负责任重大,越要以身作则地做到这一点;越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越要警惕不出例外。

  从通信确定恋爱关系时起,周恩来与邓颖超就确定了允许并尊重对方可以有秘密,只属于个人的秘密,不像传统世俗的旧观念,所谓夫一体,就不能有各自的独立和隐秘。

  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恋爱关系后,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加入了中国共产。邓颖超对我们讲过,直到结婚时,经组织沟通,彼此才知道对方已经加入共产。但他们谁也没有责怪对方隐瞒了自己。

  周恩来去南昌领导“八一起义”与邓颖超握手言别,分明是生离死别,周恩来却什么也没说,直到离开武汉的那一刻,才笼统说一句:“我今晚要去趟九江。”去干什么?呆多久?何再相见?怎么联系?周恩来没说,邓颖超也不问。直到12天后,国民的报纸登出了“南昌起义”的消息,邓颖超才知道丈夫是去干了惊天动地的造反的大事业。

  这种“互不打听”的关系一直保持到生命终结。周恩来在弥留之际,有一次醒来,与邓颖超手握手地互相望着,充满了无限依恋不舍的神情。他们彼此是最了解的,又是最陌生的。

  周恩来的嘴轻轻动,邓颖超俯下身去,望着周恩来,等候他讲什么放不下心的事。

  周恩来从喉咙里轻咳出一声,终于吐出郁积心底很久的一句话:“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邓颖超轻轻点头,目光里出的是信任和理解。她用少有的温柔与平静,回答一句:

  “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他们彼此握紧的手用了用力,便全明白,全理解,全讲清了。那情那景,令我们陪护在身边的同志深受感动,并且对夫妇之道的认识一下子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新层次。

  当时,陪护总理的主要是我和卫士高振普,后来又增加了乔金旺。我们曾由总理和大姐的这两句对话,忆及许多往事。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总理的办公室里电话一个接一个,人来人往忙得不可开

  但是除了军事秘书,无论是邓大姐还是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却不知在忙什么。直到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布了,我们才和全国人民一样惊喜欢呼起来。

  以后爆炸次数多了,就难免漏出点风声。

  那是一次试爆前,总理办公室又是电话不断,一夜末睡。第二天早晨邓大姐起后,见到值班警卫乔金旺,就关心地问:“总理睡了没有?”

  老乔摇摇头:“还没有睡。”

  “什么事啊,又一夜不睡?”

  这本是随口问话,并非是存心打听。乔金旺从军事秘书嘴里听到一点影子,也就随口回答:“听说是风向不对。”

  邓颖超出于关心,便推开总理办公室的门,探头问一声:“恩来呀,听说是风有问题?”

  周恩来与邓颖超彼此的称呼,细琢磨是很有讲究的。

  周恩来认识邓颖超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15岁,周恩来就叫邓颖超“小超”这个称呼一直叫到他去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事中邓颖超渐渐由“小”到“大”称呼自然而然起了变化。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邓颖超是革命同志中年龄小的一个。所以大家也叫她“小超”到了抗战结束后,重庆的员干部里,多数是新鲜血,都比邓颖超年轻,所以不知不觉就改称了“大姐”或“邓大姐”周恩来始终把邓颖超叫“小超”鉴于大家已改称呼,则对着邓颖超叫“小超”对第三者讲话时,也随大家叫“大姐”或“邓大姐”

  邓颖超结婚时,称呼周恩来为“恩来”偶尔也称“周公”到了长征前后,周恩来蓄一部又长又黑又密的美髯,邓颖超便以这部大胡子改称周恩来“胡公”抗战爆发后,周恩来主要在重庆主持南方局的工作,住处叫“周公馆”邓颖超就很少叫其他,基本只称呼其为“周公”“周公”一直叫到进城,叫到建国,便基本不叫了。改称“思来”和“总理”一般倩况,夫间称“恩来”公事和社场合称“总理”就是说,在称呼上也是“公私分明”

  现在,邓颖超在西花厅家中,只面对周恩来,自然是称“恩来”偏偏她问的“风向”问题又是公事,周思来一听就生气了,猛地睁大眼,望住邓颖超严厉责问:“什么风向问题,是谁告诉你的?”

  邓颖超自知犯了忌,无意中介入了周恩来的公事中,不敢隐瞒,用知错的语气解释:

  “我只听老乔说了一句是风向不对么…”

  “你把老乔叫进来。”周恩来放下了手中的公事,这是要认真追究了。

  乔金旺不安地走进总理办公室,脸有些红。

  “你怎么知道是风向不对?”周思来声俱厉“是谁告诉你的?”

  乔金旺噎住了。这事无论如何不能把军事秘书“卖”了呀。他索低下头不吱声了。

  周恩来见乔金旺这样,也没再发脾气。因为贴身警卫不是瞎子聋子,偶尔听到一句半句打电话或交谈中的话也是难免的。他对门口的邓颖超吩咐:“你跟老乔谈一谈,怎么能随便和人谈这类事情呢?”

  总理这句话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乔金旺不该知道这件事,二是即便偶尔听到了,也不能跟任何人说,就是跟邓大姐这样的有夫关系的老革命家也不能说。

  见总理开始办公了,邓颖超忙把乔金旺叫走。

  “你呀,你也不要太紧张。”邓颖超先安慰一句老乔,然后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起说:

  “总理呢,是严格要求。几十年都是这样,我了解。挨点批评就挨点批评吧。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该跟我讲的可以不跟我讲,不该知道的我也不问就是了,咱们都接受教训。”

  正因为邓颖超能够摆正关系,保持独立的自我,各安其位,所以免去了周恩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深得周恩来的信任。必要时,周思来敢于放心地托付邓颖超一些事。

  比如他的办公室门上的钥匙和保险柜上的钥匙,一天24小时不离身;平时装兜里,睡觉枕下,起时马上又装兜。邓颖超没有这两把钥匙。但是,一旦周恩来要出国,这两把钥匙别人不放心或不合适,他只邓颖超保管。他相信邓颖超会像接受保密任务一样把钥匙珍藏起来,不会暗去开门开柜。

  记得有次出国访问,到机场时,周恩来想起钥匙还在兜里,忙装入牛皮纸信封,封死后,机要人员送邓颖超保管。周恩来出访回来,与邓颖超见面时,第一件事就是邓颖超还那个封有两把钥匙的信封。

  周恩来笑着说:“嗅,你连信封也不打开检查一下?”

  邓颖超说:“你怎么交给我,我怎么还给你。”

  周恩来笑得更了,说:“我忘了告诉机要一声,这信封里还有我写给你的一个便条呢…”

  不久前看到一些老同志的回忆,江青是不该问的到处问,不该看的想方设法要看到,为此跟机要秘书闹过脾气。与邓颖超比较起来,他们最后命运的不同,其源首先不是在于自身吗?

  志同道合未必能为夫情相宜也只能提供好的感情基础。加深这种感情并使之持久,毕竟还须双方的努力。周恩来属于子的时间很少很少,但他会温柔,善体贴,懂关心,所以他可以在很有限的时间里,给予子最大的足,这无疑是他们之间关系亲密融洽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恩来客人多,来谈话的,开会的,每天不断。他热情好客,喜欢朋友同事一道聚餐。到钟点了,他习惯说一句:“别走了,一块儿吃饭吧,今天大姐请你们的客。”

  周恩来习惯讲这句话是有来历的。

  刚实行薪金制时,总理留客习惯说:“别走了,一块儿吃饭吧,今天我请客。”

  这本是家常话,并没什么不对。可是,有一次客人都是几十年的老战友,这些人到一起喜欢开玩笑,有事没多找点玩笑话气氛才显亲热。大家互相讲玩笑话,便有人说:

  “我们到总理这儿来就像一群敲竹杠的。”

  周恩来笑着说:“敲敲好么,我愿意请客。”

  邓颖超就在一旁笑着说:“怎么老是说你请客呀?你一个月有多少工资?你们是吃我的,别以为是吃你的。不信咱们分开算一算。”

  这是夫间常开的玩笑话,谁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是夫一体,在钱上是不分你我的。寻常百姓家也常有这种玩笑话,说完就完了。

  但是总理心细心秀,从玩笑话中想到更多内容。

  一般子都希望丈夫有作为。女人爱男人首先往往是看这个男人是否有理想、抱负、追求,能否自强奋斗不息。庸庸碌碌的男人是最不招女人爱的。但是,一旦男人作出成就,女人是希望得到男人的理解和承认。这就像我们现在一首歌中所唱的:“军功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总理在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邓大姐也是妇女中出类拔萃的,虽然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令人敬仰的,但作为夫,情感上也有普通人的一面。邓大姐一句玩笑话过后,别人都忘了,总理却没有忘,当真让我和管理员算算帐。

  我管大帐,管理员管小帐;过去总算水帐,却没算过这笔“夫帐”我说:

  “大姐开玩笑呢,何必当真?”

  总理笑得蹊跷,悄声说:“大姐说的是实话,我心里有数,请客其实都是花她的钱。

  所以我才要你们算出来。”

  邓大姐亲属极少,只有一个侄子,也从未找大姐要求什么帮助。总理亲属多,每月固定拿出100元帮助这些亲属,其他临时的援助还不少,包括接济来北京看病的周家亲属,包括婚丧之类大事,邓大姐从不让总理心,都是主动解囊相助。她对我们说:

  “这样可以解除总理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不要让他们麻烦政府或向单位申请补助…”

  所有这些情况,总理心中都是有数的。但他还是让我们算了一次帐。

  一个月的帐算下来,总理的工资扣除各种开销,所剩无几。总理特意和大姐一道看帐,然后慨叹说:“哎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开销全靠大姐垫着呢。”

  大姐嘴角漾出柔和的发自心底的一层浅笑。

  从此,总理仍然喜欢请客。如果他不请客或少请客了,大姐肯定会不安,那就见外了。总理一如既往,只是改了一句话“今天是大姐请你们的客。”这样一来,夫一体,大姐更高兴,感情也更深更融洽了。

  周恩来深明夫生活不能水帐,那样的生活越长越消磨感情,整天厮守也守不住,反而会破裂,会死亡。

  周恩来善于用忙里闲的一点时间,给夫生活带来新鲜和乐趣。有时甚至搞点孩子式的恶作剧,这种小小的恶作剧确实能起到活跃夫生活,带来大乐趣的好效果。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有次周恩来在新6所办了一夜公,天亮时走出楼门,轻轻地发出惊喜之声:“噢,下雪了!”

  雪花纷纷扬扬,轻盈飘忽地铺盖了大地,柔软得令人不忍践踏。对于连续工作了小时的周恩来,需要的应该是睡眠。但是。鲜冷的空气驱走了困倦,柔软的雪花引发人情思绵绵。他面对雪天雪地凝立片刻,对我们吩咐道:“给大姐打个电话,请她来一下,我有事情要跟她说。”

  可能总理想起了什么重要工作?我们赶忙往家联系,邓颖超估计是有急事,匆匆赶来新6所。

  “什么事呀?恩来。”邓颖超进门就问。

  周恩来已经穿上他那件海军呢大衣,一边往出走一边说:“出去说,我们边走边说。”

  邓颖超对这个提议很满意,因为她有个嗜好,喜爱雪,喜欢欣赏雪景。新6所里的栋小楼造型巧雅致,满院草木丛茂;春天花开烂漫时自然贪心悦目,冬天赏雪也是相当人的。

  薄薄一层积雪在脚下发出一种似有似无,扑朔离的声息,这种轻盈的声音很容易使人陶醉,使人神思悠悠。怕破坏这种感人的宁静气氛,所以走了一段路没人作声,而邓颖超已经情不自地与周恩来越走越近,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挨近身体,融入一致的步伐和节奏之中。

  “到底是什么事呀?”邓颖超的声音不知不觉变得柔似水。

  “请你来踏雪。”

  “啊?我以为你有什么大事…”邓颖超的声音由高转低,最后几个字讲得已近乎喃喃,那抱怨嗔怪中分明充满了极大的喜悦和感动。因为周恩来已经接上话:“这事也不算小呀,你是喜欢踏雪的。可惜下雪的时候不多,我们一起踏雪的机会更少…”

  就这样,两位经历无数大风大的职业革命家,在这样轻盈温馨的气氛中,紧紧走在一起,走过一圈又一圈。

  那天的雪不冷,真的有一种温馨。

  他们谈了许多往事,都是与雪有关。甚至谈到了雪山。那是长征路上,周恩来患了阿米巴肝脓肿,一直高烧昏。邓颖超虽然也患了肺结核,吐血,仍然从连队赶到总部担负起照护周恩来的责任。周恩来昏在木板上,邓颖超就在地下铺点稻草睡。

  “那次还是靠了从雪山上找来的冰块,我才活下来。”周恩来回忆着“用冰块局部冷冻,才排出脓来。”

  “那天从早上10点一直敷到下午五六点钟,你一说肚疼,我就松口气,说明你清醒了。”邓颖超伸手接接雪花,轻轻叹一声“我扶你起来,你整整排了半盆的绿脓。”

  周恩来深情地望一眼邓颖超,说:“那次病来得凶猛,大概跟虱子有关系。我那个羊背心,用力抖一抖,虱子就能下雨。”

  邓颖超神往地说:“我一个小时就挤死170多个虱子,指甲都被血染红了…”

  我说“神往”并非用词不当。其实,欢乐本身未必是幸福,苦。难往往才是真正联系着幸福。任何人,他的一生,欢乐总是模糊的,记不真切;然而苦难和伤痛却无法忘怀,特别是当这种苦难与奋斗同在的时候。刻在心里不忘的才是幸福。难道不是这样吗?

  多少当年的知青,他—们一生难忘的是北大荒,是延安,是内蒙古和云南。不断有知青相约回到队下乡的地方,拥抱乡亲,拥抱大地,放声痛哭。他们忘不了那片给予他们幸福的土地和生活。但我还没听说什么人成群结队去拥抱欢乐一宵的歌舞厅或者哪个留过情影的花前柳下…这以后,邓颖超就有了去新6所踏雪散步的嗜好。服务处的李维信同志曾回忆说:

  “邓颖超喜欢来这里散步,特别是赏雪。她对我有个特别关照:下雪时提醒我一声来看雪景…所以,每年冬天下雪,我都不忘给她去个电话,请她来看雪景。”

  我相信,邓颖超每年冬天在新6所踏雪赏景时,周恩来一定会在她的心头明光闪烁,紧紧伴随着她。

  周恩来以谈“重要事情”的办法“诓”来邓颖超一道踏雪,给邓颖超一个意外的惊喜。同样,应该作谈话的重要事情,周恩来偏不及时谈,最后也留给邓颖超一次难忘的意外之喜。

  那是50年代,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兼外部长。那时能走出国门的人不多,一旦组团出国就是大事,总理必须同出国人员谈话。那次,邓颖超要出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按惯例,周恩来应该同她谈话。可是,一直到出发那天,总理只是忙他的工作,并不同邓大姐谈话。

  大姐要乘晚上10点的火车出国,都快动身了,总理仍然不同她谈话,会议上都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持什么态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可是代表国家,而非夫间的小事。邓大姐急了,推开周恩来办公室的门,不叫“恩来”高声叫“总理”

  “总理,我要向你提抗议了!”邓颖超紧皱眉头:“别人出国你都谈话,我出国你怎么不找我谈话2”

  周恩来忙于批阅手中的文件,看也不看邓颖超地摆摆手,表示自己忙得厉害,不要这个时间打扰。

  邓颖超生气地退出来,独自去作出发准备。

  晚上9点,邓颖超上汽车赶往北京站时,周恩来不忙不慌地走出门,也上了汽车。

  邓颖超以为总理送她去火车站,要在汽车上谈话,故意赌气,不提谈话的事:看你谈不谈,我叫你自己找我谈:

  谁知,邓颖超不提,周恩来就不谈,到了火车站仍然不谈。看你能沉住气还是我能沉住气!邓颖超憋着这口气,偏不提谈话事,周恩来果然跟着她上了火车。其实,大姐料定总理必然要跟她谈话,公事而非私事,周恩来那样认真负责的人怎么会不谈话就放任她出国?她只是想早点和周恩来谈谈,要分别了,平时没说话时间,出国前有这个机会,正好多谈谈。可谁想到呢,周恩来迟迟不谈,难怪她心中有气。

  在火车上,周恩来虽然聊了些话,却并不谈国际会议的事。眼看要10点了,邓颖超终于沉不住气,一边频频看表,一边催促:“快开车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周恩来笑着只顾谈闲事。

  “你没别的正经事要待的吗?”邓大姐一次次暗示,周恩来就是不响应,好象真忘了出国前谈话的惯例。

  “要开车了。”邓颖超终于不打算抱希望了,最后看一眼表,开始“逐客”“你怎么还不下车呀?”

  周恩来笑得蹊跷,作势作态地看表:“早着呢,还差两小时呢…”

  “你的表停了!”邓颖超又急又气“已经10点…哎哎…”话音没落,列车已经驶动。邓颖超喊了两声哎哎,绝望地把目光从车窗外移向周恩来:“叫你磨菇,这下子热闹了…”

  周恩来淡淡地望一眼车窗外,不经意地说:“还是很正点的啊。”

  “你怎么办?”邓颖超算服了周思来的静气“在前面停一下?这可是趟国际列车。”

  “我已经安排加挂了一节公务车,我要去天津同市领导谈工作。”周恩来故意讲得很平淡。

  “你、你,你怎么不早说?叫我…”邓颖超松口气,真有点哭笑不得。

  周恩来直到这时,才像个恶作剧的孩子一样开心得意地笑响一串,说:“咱们老俩口都忙,一直没机会聊家常,我这样安排,没人来打扰,不是很好很别致吗?可以尽情聊上两小时…”

  邓颖超那种欢喜兴奋的情绪洋溢于,两眼闪闪发亮。她的喜悦也带给了周恩采更大的喜悦,老俩口在火车上,谈国际会议,聊家常,那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愉快的旅行。

  车到天津后,公务车停了,国际列车继续行驶。周恩来留在天津处理工作。邓颖超从苏联回国后,与周恩来聚齐,又一道去南开中学等地漫步;旧地重游,回忆往事,老俩口难得那么轻松愉快。当时,我们工作人员都为他们那种纯洁深厚的恋情所感动,心里热,眼睛也热,那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能够深挚持久,为人楷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对爱情的专一。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博士来中国访问。他搞社会学,对中国的文明却难以理解。

  他曾见到周恩来的保健护士郑淑云,一本正经地问:“周恩来这个人说话你们为啥都愿意听!是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

  “不对,先生,你说得不对。”郑淑云用东方的文明指正西方的文明:“我们的总理有一颗美好的心,他总是用事实说话,他总是以身作则,他要求别人的事首先自己都能做到,所以我们都愿意听他的话。”

  周恩来英俊、威武、睿智;高雅、潇洒、风度翩翩。在西方人或许多东方人看来,这是很能吸引女的。一些记者在观察时,也常常以自己的心思和观念去作评论。说什么“甘地夫人为周恩来的魅力所倾倒”说什么周恩来是“东方第一美男子”连林巧稚也完全被“倾倒”了。

  这些评论是浅薄而低俗的。

  周恩来的魅力无疑是引人的,但这魅力决不在于漂亮,而在于心灵的高尚、高雅、高洁、高绝!

  林巧稚是说过热爱崇敬总理的话:我以前是信仰上帝的,现在我的上帝就是周恩来。

  林巧稚谈她见到周恩来第一面的印象时,绝没有只字说他“漂亮”“英武”而是感动于他的领袖风度。

  那是刚解放时,周恩来邀请一批专家学者赴宴,以期打消他们受国民宣传而产生的对共产恐惧的心理,相互沟通思想情感,解除误会。林巧稚经亲友再三劝说才决定去赴宴。她亲眼看到周恩来走到协和医院一名教授面前,伸手要同这位教授握手。这位教授却自恃清高,傲慢地没有伸出手。周恩来毫无不悦之;既无鲁人容易有的怒形于:也无文人相轻,容易发生的以眼还眼。他是那么大度从容,那么谦虚和蔼,一如春风吹拂地和这位教授谈笑,寻找出谈话的共同点。两种作风一对比,令全场人感慨万千。林巧稚当即作出判断:周恩来确实有领袖风度!

  以后,随着接触增加,林巧稚又多次讲过: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果都像周恩来那样,国家就有希望了。

  实事求是讲,所有见到周总理的女人,确实都热爱周总理。但这种热爱绝对是一种崇敬的纯洁之情,正像所有的男人也一样都热爱周总理。不过,也应该承认,同样的热爱,在夫关系中,对这种热爱产生的反应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异。

  记得那是1962年的三八妇女节,周恩来和邓颖超请一批妇女代表到家做客吃饭。大家早就准备了照相机,一进西花厅就争先恐后地“咔喀”起来。

  其中的侯波因为长期在中南海担任摄影师,照相机会多,所以不是那么“逮住机会不放”照几张就自觉地退到了一边。其他女同胞则不然了,见一次总理不容易,真有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劲头,围住总理不放,你帮我“咔嚓”一下,一次不放心还要两次,我又帮你“咔嚓”再“咔嚓”没完没了啦。

  这时,在一旁的邓颖超等待一会儿,终于皱眉头了。忽然冲侯波大声说:“侯波,你怎么老照不够啊?”

  侯波早就退一边不照了。但在场的女同胞中,只有她与邓颖超,是“自家人”

  邓颖超说只能说身边人,自家人,当然不好说其他客人。但话显然是说给大家听的。

  果然,女同胞们听到这一声,便陆续停止了拍摄。周总理这时仍然是那种从容似的自然表情,愉快地招呼大家:“好了,照了相就该入席了。今天是大姐请你们的客啊。”

  于是,气氛仍然保持了热烈快,没有发生任何拘谨或不自在的情况。

  饭前,细心的总理不忘小声问候一声侯波:“挨批评了?”

  侯波笑道“大姐没拿我当外人。”

  总理也笑了:“你永远是‘自己人’嘛。”

  周恩来就这样漂亮适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所有工作在总理身边的人,都从心底感受并承认他在爱情问题上的专一、诚挚和高尚严肃。他对所有的女同志都是尊重而礼貌的。确实有的首长对女同胞有时有点随便,但周总理从没有任何时候,任何一次,对任何一位女同志有任何的失礼、失态或随便。有些人别有用心地热衷于提总理旅欧初期结识过一位女朋友,那是一名青年在选择伴侣前再正常不过的交往,总理从来不曾隐讳这一点,在与邓颖超确定恋爱关系时也坦诚地公开这一点。总理的人品确实像高山白雪一样晶莹璀璨,投出圣洁的光芒,我们无法和他相比,但可以向他学习,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总理自己做得好,并不要求别人也一定达到自己的水平。他还善于理解人,全面地看待人。

  有位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偶尔陷于情感不能自已,做了件出格的事。

  事情反映上来,周恩来同这位大将谈话,在严厉的批评中,甚至怒不可遏地拍了桌子。对总理来讲,拍桌子大概绝无仅有这么一次,吓得那位大将脸色苍白,一股坐到沙发上动弹不得,那种剽悍骁勇,八面威风的劲头丢得一丝儿也不剩。总理这时便有点于心不忍地放柔和了声音。叫那位大将也好一口气,听他深入一层地讲道理。

  事后,总理对这件事又严格保密,不使这件事影响这位同志的威信。而且,每次谈到这位同志,总是谈他的优点,功勋及工作上取得的新成绩,从不再提这次错误,也严格要求知道这件事的人不许有一点自由主义,无论公开或私下都不许再有任何议论或传播。

  这位大将曾无限感动地说:“我最服总理。他批评人严厉,不留一点情面,但我服气。因为他自己一身正气,对待同志也是一片真诚可对天!”

  周恩来的善于理解人,体贴人,也突出地表现在对待子上。

  有段时间,邓颖超身体不太好,情绪也不太稳定,这是和进入更年期有关系。周恩来对此很理解,并且很会体谅、体贴子。记得有一次夜里开会,凌晨4点才结束。我跟随他驱车回西花厅。

  前面讲过,西花厅分前院后院,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卧室、办公室都在后院。汽车距西花厅还有段距离,周恩来就吩咐司机提前熄火,让汽车靠惯性悄无声息地滑行到前院,停下来。

  周恩来下车的动作很轻,并嘱咐一声:“动静小点。”

  我们轻轻关上车门,怀抱文件准备从正门走向后院时,周恩来竖起一指头在嘴前,轻嘘一声说:“走这边。”

  我们两名秘书一名卫士很快就明白了,他是怕惊动邓颖超,所以避开了邓颖超卧室方向的正门,改从小道绕行。与往常不同的是,他一改往常走路如风的习惯,动作极轻极缓,真可以用蹑手蹑脚来形容了,好象前面有一个外壳很脆的美梦,动作稍重一些就会踩破一般。

  到了办公室,周恩来在椅子上坐下来,松弛一下肩膀,然后才解释:“小超最近身体不好,你们要注意一些。”

  那段时期,邓颖超吃不好饭,情绪不稳。总理千方百计出时间陪她出去散步。

  总理走路快,一阵风,几十年的习惯了,虽然散步时格外注意,但不知不觉就会走快了步子。这时。邓颖超说:“恩来呀,散步你也走那么快,我都跟不上了。”周恩来不像一般作丈夫的喜欢“以我为中心”“夫唱妇随”他首先考虑的总是去适应子。

  他马上放慢脚步、重新挨近邓颖超,歉意地一笑;“你瞧,我这个习惯还真不好改呢。”

  于是,老俩口又定入了同一个节奏中。在我的印象中,总理是喜欢听到子这种娇嗔的怨懑,仿佛是一种爱的享受。

  那段时期,邓颖超失眠严重,离不开安眠药。有一次,她服下安眠药可能量大了点,一下就昏过去了。护士紧张了,大声呼唤:“大姐!大姐!”

  这异常的叫声惊动了正在办公的周恩来。他丢下笔和文件,赶紧跑向邓颖超的卧室。

  我从没见过他如此紧张急切,三步两脚冲到边,俯身挽住邓颖超连声急呼:“小超!

  小超!小超啊!”那真是一股真情至感的彻底,至今想起都让我心里热辣辣地感动不已。

  周恩来对邓颖超始终称呼:“小超”这与李富恰好形成一个对照。李富始终称呼子蔡畅为“姐姐”即便在隆重的公开场合也不例外。而且每次别后重见,一定要拥抱亲吻,并不介意旁边人怎么看。如果说周恩来在邓颖超面前像个大哥哥,那么李富在蔡畅面前就确实像个小弟弟,我曾亲眼见蔡畅像大姐姐一样捧住小弟弟李富的脸亲吻,这大概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受到巴黎那种西方文明影响的原因。

  在中央首长中,周恩来与邓颖超,李富与蔡畅是被人们一样赞颂的好夫。如果说周恩来与邓颖超始终保持着一种深沉的爱,那么李富与蔡畅就是始终保持了热烈的爱。

  有天晚上,周恩来在西花厅召集几位副总理开会,忽然想起什么,边往出走边说:

  “不行,我得李富。”

  李富泽东、与周恩来的友谊都是源远长、极为深厚。在李富的性格中,始终有一种热烈活泼的因素在闪烁,使人常常能鲜明地感觉到他体内循环着的青春洋溢的热情和血。比如他喜欢穿皮鞋,喜欢倾听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咯噔咯噔声或是走在坚硬地面踩出的咯吱咯吱声。如果是一个人走在幽长的走廊或是漫步于静夜笼罩的庭院里,他会为这种有节奏的脚步声起一种莫名的喜悦之情,并暗暗为之陶醉。

  周思来太了解他这个“毛病”了,匆匆到了前院。李富一下车,周恩来忙伸手示意那条通向后院的小道:“富,走这边。”

  李富那双皮鞋显然刚擦过,锃亮锃亮,好象怕别人看不见似地,咯噔一声响亮地迈出了步。

  “嘘!”周恩来皱眉头,指指他那双威风十足的皮鞋:“静点,不要惊动小超,她近来身体不好。”

  李富的样子有趣极了,张大嘴无声地“噢”还点点头。脚底放轻就可以了吧?

  他还用手捂住了嘴,叫人想起“掩耳盗铃”的寓言,又从他的脚步上联想起哪部电彤里偷的镜头,连周恩来也忍不住想笑。

  那真是生动活泼的中南海里的常人生活。

  李富朝气蓬,爱好广泛。下棋、订牌、打台球、看戏、看电影,这些活动占领了他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他知道周恩来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比自己兴趣差,只是总理太忙,不得不牺牲这种兴趣和娱乐。

  那天开完会后,李富聪明地抓住时机和理由,劝说周恩来:“你呀,会工作还得会休息才行嘛。小超身体不好,你也带她出去活动活动,看看戏嘛,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我是要好好安排一下时间呢。”周恩来赞同地点点头。

  作为身边工作人员,我的体会,总理在这方面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时为了能陪陪邓颖超,甚至牺牲已经少得不能再少的睡眠时间。

  有几个星期六,周恩来陪邓颖超去看戏,看过梅兰芳的,看过马连良的。

  记得有几次节目都很经典,大家都陶醉在演出中,不时响起掌声。周恩来在鼓掌时,总要看看腕上的表。戏正演到高xdx时,他忽然对我吩咐:“到点了,我们走吧。”

  我依依不舍地朝舞台上投去最后的一瞥,只好跟随总理提前退场。

  开始我以为总理是因为工作多,忙不开,所以提前退场。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忙不开。每次看戏之后,他的睡眠时间肯定又要减少。

  不过,有一次他没有什么急待办理的公事,仍然提前退场了,我便忍不住问了一句:

  “总理,今天又不忙,这么经典的节目为啥不看完呢?”

  周恩来说:“你们大姐身体不好,不能熬夜,一定要按时作息,按时服药睡觉。”

  那段期间,周恩来真是从各方面关心邓颖超。有时应该在楼上接待客人,他也关照我们改在楼下,说:“今天大姐也参加,就在楼下见客吧,省得让她爬楼了。”

  每天晚上10点,他一定要关心地问邓大姐是否上安睡了?然后自己才回到办公室开始工作。在周恩来这样的关怀体贴下,邓颖超终于度过了这段“困难时期”以良好的心情恢复了健康。

  年,邓颖超因为患子囊肿,住北京医院动手术。总理那么忙,每天仍要空去医院探视。现在看一些电影,导演表现主人公忘我的工作精神时,总爱重重地来一笔,如何儿重病,生死未卜也仍然不去看一眼。其实大可不必一味作这种文章。谁能忙得像总理那样睡觉都得见针,一年难得两次睡够5个小时,一生难得自己睡醒一次,都是由我们工作人员强迫叫醒,甚至吃饭多数都是在运动中进行:就是这样忙,他也要千方百计一点时间去探望病中的子,实在陷于会议中不开身时,也要去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这才是至情至,有忠有义的真丈夫!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邓大姐出院那天,细心入微的总理担心门口那个台阶高,怕大姐术后身体虚弱,上台阶出意外,影响刀口愈合,和我们商量:“能不能麻烦你们抬一下大姐?”

  我们深受感动,忙准备了一把藤椅,当大姐在门前下车后,就让她坐藤椅上,抬她过台阶。她说:“不用,我自己慢慢来。”大家说:“不行,你刀口还没长好。这是总理再三关心嘱咐的。”

  当我们抬大姐过台阶时,她眼圈了。这既是对大家同志情谊的感激,更是为丈夫的细心关怀所感动。

  感情从来是相互的。周恩来对邓颖超的理解、关心、体贴、照顾,换来的是邓颖超加倍地关心、体贴、照料丈夫的情谊。家里的事,邓颖超尽量处理好,不叫总理有一点分心。她既不干扰总理的工作,又时时心着他的身体。条件允许时,总理可以在家吃顿安稳饭时,她一定要和医生、炊事员一道商量食谱,从营养到口味都要考虑到。

  可以这么说,我们值班秘书和卫士,天天都要接到邓颖超的电铃、电话及至派人来嘱咐,关心总理吃饭了没有?起来活动一下没有?睡觉了没有?甚至关心到“上厕所了没有?你们该提醒他上一下厕所了。”

  有多少次我们围在总理身边紧张地汇报、等候取批件、接受指示时,看到邓大姐在办公室门口悄悄而焦心地闪过来,晃过去,心疼地朝屋里张望…唉,总理属于全国人民,她不敢“自私”;但总理在她心中,她无法不心疼。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只有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亲眼目睹才会有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总理被癌症身住院后,邓颖超天天去看望。那情景我将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写到。

  我这里只讲一条。

  那是1976年1月15,在周恩来的追悼会上,全场哭成一片。我看到邓大姐一直咬着牙不敢放松,怕哭出声。

  有声无泪是号哭;有声有泪是噔哭;有泪无声是痛哭。我们的邓大姐从始至终泪不断,那是最病最痛的哭啊!是从心里绞出来的泪。当她捧起总理的骨灰时,我看到她的手颤抖得厉害,身体连晃几次。内心巨大的伤痛使她晕眩了,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重新站稳,没有倒下。

  “恩来同志,”她哽住许久,从心底冲出悲恸绝的颤抖一声:“你安息吧——!”

  顿时间,我们所有人放声大哭,只觉天昏地暗,仿佛整个世界都要沉陷一般…十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我们几位老人又聊起周思来和邓颖超深厚感人的夫之情,几位一旁听讲的中青年妇女忽然擦起了泪。

  我问:“你们怎么了?”

  她们一边擦泪,一边说:“要是天下的男人都能像总理那样作丈夫,那该多好啊…”  WwW.3mAoxs.Com 
上一章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下一章 ( → )
三毛小说网为您推荐最新最好看的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免费阅读,您可以方便的进行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看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免费阅读,就上三毛小说网。致力最快速更新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阅读网。